回首頁 鄉親簡介 鄉親人員 公告 投訴信箱
  • 專題報導
  • 國際要聞
  • 北部地區
  • 中部地區
  • 南部地區
  • 離島地區
  • 花東地區
  • 軍警消區
  • 旅遊報導
  • 教育園區
總共瀏覽人數:34433993
114年 05月 25日
發光臂(必)帶、展現「亮」點 中市警守護高齡者安全

在水泥地上的大穀倉 一起來縣史館找山豬

2019年01月30日


( 特派記者許小娟新竹報導 )

新竹縣縣史館首檔原住民族特展「原鄉藝動─新竹縣原住民族文物特展」於30日溫馨開展,展期即日起至108年7月31日。縣長楊文科表示,每年均以不同主題策畫年度大展,今年首度以縣內原住民族為展覽主題,聚焦新竹縣的原住民族文化,包括縣內傳統原住民族有生活於新竹沿海平原及丘陵的平埔族群道卡斯族,以及活動於五峰及尖石鄉的高山族群泰雅族、賽夏族。各族群在縣內的繁衍傳承過程,也同時創造了各種的神話及樂舞傳統、歲時祭儀、生命禮儀、工藝文化等有形、無形文化資產。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長李猶龍表示,此次展場依照三大族群,規劃三大展區,分別是「部落生活的日常-泰雅族」、「部落神聖儀式的非常-賽夏族」以及「不曾消失的族群-道卡斯族」,以特色圖文、實體文物展品、有趣活潑的互動式設計和部落代表建築物,將真正的部落生活帶進縣史館,帶領觀眾認識泰雅族的傳統生活樣貌、道卡斯族的歷史變遷,以及賽夏族矮靈祭的相關展演。

本次特展由靜宜大學南島民族研究中心黃國超副教授擔任策展人,以「群策+群力」的概念,拜訪新竹縣原住民族部落,請益地方耆老及文史工作者展品及展覽規劃建議,同時由鎮西堡的阿道.優帕司長老帶領部落青年協助展場的建築布置,從採集原料到一竹一木用心佈置出傳統穀倉、烤火堆及竹屋,原汁原味展現部落文化,將部落帶到縣史館,也讓參觀民眾走進部落。

為了讓觀眾有身在部落的貼身感受,一走進展場,首先可以見到泰雅族部落常見的烤火堆、竹屋及穀倉、獵具、農具等;在道卡斯族展區,有竹塹社最重要的文化資產—采田福地的相關展示,並有分辨是否為平埔族後裔的線索追蹤;在­­­賽夏族展區則以部落就地取材的文化,透過探索利用樹皮搭建的傳統工寮廊道,漫步了解賽夏族傳統矮靈祭祭儀、音樂及服飾。期待透過本次展出,展現新竹縣族群的文化多樣性。

開幕活動邀請新光部落泰雅族耆老達利.貝夫宜(Tali.Behuy)主持Sbalay和解儀式,於開幕儀式中與現場與會嘉賓共飲和解的杯水,象徵著族群之間,彼此放下過去的矛盾,從此一條心。展出期間,為了讓民眾親身體驗,共同傳承部落工藝文化,於2月至3月份特別辦理了6場的「工藝體驗活動」,包含植物槌染、泰雅弓織、獵人陷阱、藤編戒指、賽夏臀鈴吊飾製作等系列工坊,以及道卡斯族采田福地導覽,活動採取網路報名(網址:https://goo.gl/hCwTjz),活動免費,名額有限,額滿為止。展覽期間至本局縣史館參觀填妥學習單即贈送精美小禮物,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好站連結

鄉親新聞網


© 2015 鄉親新聞網 版權所有 後台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