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鄉親簡介 鄉親人員 公告 投訴信箱
  • 專題報導
  • 國際要聞
  • 北部地區
  • 中部地區
  • 南部地區
  • 離島地區
  • 花東地區
  • 軍警消區
  • 旅遊報導
  • 教育園區
總共瀏覽人數:34363305
114年 05月 22日
警察、金融、地政阻詐一條龍!共勸老翁識騙局

「惜物保福-朱芳本補硘收藏展」

2017年06月13日


( 特派員廖廣學 南投報導 )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惜物保福-朱芳本補硘收藏展」,定於106年6月16日(星期五)起,在文物大樓2樓鯤島風華特展室展出,下午2時在該館2樓大廳舉行開幕典禮,典禮中安排朱芳本先生現場示範補硘技藝,用傳統老擔、老工具、老技法,重現幾乎失傳的老行業老工藝。歡迎各位嘉賓蒞臨盛會。

  瓷器,臺語稱作「硘仔」(huî-á),在數十年前臺灣社會物資不豐的年代,瓷碗盤不小心敲破、缺角,則請師傅「補硘仔」繼續使用。先民惜物保福,破損鍋碗皆能綴補。修補的方法是將糯米煮熟擣爛,加入蚵灰或其他材料黏補破碗。再用拉鋸穿孔,將金屬釘斜打進去。補好的碗盤在外壁看得到釘扣,盛水不漏,這種修補技術稱為「鋦瓷」。鋦瓷技藝流傳久遠,中國宋朝《清明上河圖》可見街邊鋦瓷場景,明朝利瑪竇在《中國見聞札記》中也有記載。

  朱芳本對於「補硘」情有獨鍾,收藏補釘鋦瓷,也是具備補硘好手藝的工藝師。本次展出包含收藏的古董老補件,近代形形色色的補件,朱老師的手補作品,以及從實用昇華為藝術、巧奪天工的「藝術補」等等,本展覽系統化呈現「補硘」的內涵,每件作品都有獨特的細節與故事,值得細細品味。

   張鴻銘館長表示:「補破硘除了是惜物,也是惜情,從補釘可見民俗文化,例如現場展出的的補釘喜罐,是嫁女兒的嫁粧,喜罐上補鐵釘,就是『添丁罐』,在傳統社會中希望女兒『鐵定添丁』,希望藉此保障在夫家的地位」,「另外,展件中有一件補上金釘的雞碗,雞有『起家(興家)』之意」,此碗是結婚贈禮,以貴重的金釘補破碗,顯示珍惜這份吉祥寓意以及贈物情誼」。

  朱老師表示:「現場除了展出古董珍稀老件,也有一般近代常民生活中的補件,例如賽璐璐碗、木頭碗、鋁、瓷杯等,什麼都可以補,破了就加以修補繼續使用,顯示出愛物惜物的儉樸。如今隨著生活物資豐沛,破了再買就有,補硘也就逐漸失傳了。現在則是作為古物修復或者是藝術創作,為鋦瓷工藝開創新局。」朱老師補充:「賽璐璐是塑膠未發明普及前,一度風行的新材料,質輕而不易破。樟腦就是製作賽璐璐的原料,臺灣的樟腦也因而一度是重要的出口物資。」

好站連結

鄉親新聞網


© 2015 鄉親新聞網 版權所有 後台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