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鄉親簡介 鄉親人員 公告 投訴信箱
  • 專題報導
  • 國際要聞
  • 北部地區
  • 中部地區
  • 南部地區
  • 離島地區
  • 花東地區
  • 軍警消區
  • 旅遊報導
  • 教育園區
總共瀏覽人數:34426327
114年 05月 25日
「2025竹山國際茶道節」盛大開幕

2017年 「蛹之聲」(El Sistema Puli)夏季音樂培力營成果發表會

2017年07月12日


( 特派員陳錦玲南投報導 )

10日開始、接連五天的「蛹之聲」夏季音樂培力營,有29位大學生,17位高中生,28位國中生,89位國小學童,共163位學員散佈在暨大附中圖書館、玄關、陽台、校史室、會議室、管樂教室、禮儀教室…,樂音此起彼落,好不熱鬧。

  來自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弦樂、管樂、打擊樂老師,從早上到傍晚,接連進行個別課教學;12點,午間音樂會上場;下午,分布練習、合奏開始…課程緊湊而扎實。除專業師資外,讀大學、高中的年輕音樂志工擔任小老師,隨時指導國小、國中生,這種大手拉小手的練習模式,如家族般建立了綿密情感,也象徵音樂傳承與共享。

  2016年埔里Butterfly交響樂團結合暨南國際大學、暨大附中和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共同發起「蛹之聲音樂培力計畫(El Sistema Puli)」,一年多來大埔里地區17所學校、1所教會、274位成員共襄盛舉,串聯起從小學到大學的音樂教育系統,帶動多元且平權的文化參與。

  參與本計畫的國中、小學,60%屬偏鄉小校,常因編制結構限制,缺乏音樂社團或無專業音樂師資,「蛹之聲」音樂培力計畫一則支援各校音樂教育的養成,讓音樂在校園扎根;二則透過每月的聯合團練,形塑共同學習與成長。

  今年參與「蛹之聲」音樂培力計畫的學童,有許多是初學者,如埔里國小弦樂團預備團、平靜國小、南豐國小、北山國小等,都是從零開始。自小到大就讀音樂班、擔任國姓鄉北山國小弦樂團老師的陳幸君指出,參與「蛹之聲」計畫讓她接觸到另類的教學方式與多元的成員,不只是來自城市或社經地位較高的家庭才能學習樂器。每周三有23位學童興致勃勃地跟著陳幸君學習小提琴,「一開頭的啟蒙非常重要,不管孩子將來要做甚麼,相信音樂對他們的人生會有非常大的幫助,那是潛移默化的效果,不僅僅只是在拉樂器。」

  以大提琴作為特色音樂的南豐國小,除了樂團大提琴老師謝東明的音樂教學外,校方更組成了教師團,一起參與音樂教學。三年級導師劉淑慧回憶一年前剛加入音樂培力計畫時,因為還沒有樂器,孩子們只能拿著弓,揣摩想像在拉大提琴,也比較不帶勁。但今年樂團租了大提琴,孩子們也可以揹琴回家練習,越拉越有起勁,撒洛慕‧洛金和妹妹、媽媽更是一起加入音樂學習的行列。「從不會到會,看到孩子們明顯的轉變,上台表演後更是充滿了自信。」

  今年樂團第二部小提琴首席謝幕晨,剛獲聘為波士頓交響樂團第二部小提琴首席;兩年前高中畢業的團員鍾璟育,獲得新加坡楊秀桃音樂學院全額獎金,前往深造,每年寒暑假音樂培力營舉辦時,一定回台協助教學;團員賴又嘉、黃冠評以音樂專長分別錄取暨南國際大學東亞南學系、公共行政與政策系,主攻法國號的又嘉,是南投縣內有史以來首位透過特殊選才管道錄取國立大學的「新移民第二代」,鼓舞著諸多新臺灣之子,對夢想的追尋,讓「蛹之聲」致力於透過音樂改變社會扭轉命運的力量,被看見。

  「我們要培養的是音樂的愛好者、分享者,希望音樂可以成為孩子們人生的養分,終生的伴侶!」廖嘉展團長如此期待。7月14日晚上7點,在埔里鎮藝文中心,將舉行蛹之聲夏季音樂培力營成果發表會,曲目包含著名的音樂作品威廉泰爾序曲、卡門組曲等,仲夏夜,讓我們一起感受埔里樂來越魅力!

好站連結

鄉親新聞網


© 2015 鄉親新聞網 版權所有 後台登入